Wiley
全球知名的学协会出版社
关注3人
粉丝40人
个人主页被浏览了1297148
出版社简介

Wiley1807年创建于美国,是一个具有超过200年历史的全球知名的出版机构,面向专业人士、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学生、终身学习者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服务。Wiley及旗下的子品牌出版了超过450位诺贝尔文学、经济、生物、医学、物理、化学、和平奖得主的作品。Wiley 公司总部在美国新泽西的霍勃根,在美国、欧洲、亚太区设有分部。

Wiley是全球知名的学协会出版社,与全球超过800家专业学协会进行合作,出版的图书品质高,广受学术界认可Wiley 是提供提高科研、教育和专业实践结果的内容解决方案全球供应商;我们的核心业务是出版科学、技术、医学和学术期刊,参考工具书、专著、数据库服务和广告;专业书籍、订阅产品、认证和培训服务和在线应用;教学资料和服务,包括为本科生、研究生和终身学习者提供集成的在线教学和学习资源。

药物动力学是了解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与药物在血液循环中如何分布全身到达作用部位以及如何被代谢及排出体外的科学,是近20年来才获得迅速发展的药学新领域,在指导新药设计,优化给药方案,改进剂型,提供高效、速效(或缓释)、低毒(或低副作用)的药物制剂发挥着重大作用。 1999年出版了《比较药物动力学》第一版,其全面与实用性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逐渐被奉为药物动力学经典读物之一,本书为其第二版。 本书延续了第一版的组织结构,全书共分为19章,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章,主要对药物动力学的总体情况做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包括第2~7章),主要介绍药物动力学原理:第2章,药物的体内外过程;第3章,定量结构渗透关系;第4章,吸收;第5章,分布;第6章,肾消除;第7章,肝脏生物转化和胆汁排泄。第三部分(包括第8~19章),主要介绍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技术、模型及应用:第8章,隔室模型;第9章,非隔室模型;第10章,非线性模型;第11章,生理模型;第12章,给药方案;第13章,药动-药效同步模型;第14章,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第15章,生物等效性研究;第16章,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第17章,疾病状态的剂量调整;第18章,种间类推;第19章,组织残留及延迟时间。 总之,本书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为作者不仅对药物在体内吸收及消除的全过程作了详细阐述,更对在不同过程如何应用药物动力学途径进行定量分析作了介绍。正如作者所说,其编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可以给学生、研究人员及比较药物临床医师提供一个药物动力学的全面的介绍,本书完全可以作为药物动力学分析人员及拟利用药物动力学信息做其他研究的人员的主要参考书使用。 ——王立刚 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摘自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外农业新书评介2011年第1期
第二版《兽医超声心动图》是心脏超声的经典,修订后对内容进行了大量的更新,以满足技术更新发展的需要,如更好的传感器,组织谐波成像,更好的色彩流映射,颜色和光谱组织多普勒成像等内容。本书涵盖二维,M-模式,对小型和大型的家畜动物进行多普勒检查、包括常见心脏疾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技术,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第二版修订更加注重人性化,分解成较短的疾病章节和先天性心脏病章节。全书共分为10章和5个新附录,第1章,主要介绍超声的物理原理及超声波作为诊断工具的应用;第2~3章,讲述二维、M-模式及大小动物品种的多普勒检查;第4章,如何进行超声检查及检查的各种方法;第5章,后天性瓣膜病;第6章,高血压性心脏病;第7章,各类心肌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挫伤等;第8章,心包疾病:如心包积液、囊肿等;第9~10章,先天性心脏疾病。5个新附录涵盖牛、狗、犬、猫和其他家畜常规检测的正常参考范围数值和检测清单等信息。 本书由兽医超声心动图研究领域的专家撰写,对如何进行超声心电图诊断和评估进行了详细指导,附带了很多多普勒检查图片,有关技术和诊断标准绘制文本框和表格,方便快捷的参考,为兽医心脏心动图检查提供了全面的参考和解答。 本书内容详实,重点突出,通过展示领域最新技术进展,反映了当前学科发展的方向和前沿,可用于本领域研究人员和学生的教学用书,是兽医心脏超声研究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袁维峰 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摘自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外农业新书评介2011年第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便捷食品的需求日益形成消费的时尚和主流,在国内外的许多大中城市,鲜切果蔬逐渐成为现代食品供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气调包装(MAP)保鲜技术的应用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气调包装减缓了食品质量下降的速度,从而延长了食品货架期,提升了食品价值,因此越来越受到食品加工厂商及消费者的青睐。鲜切果蔬的气调包装技术在近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实际生产中不仅需要MAP的应用原理及其对鲜切果蔬的质量影响,更需要可以直接利用的具体的技术环节和参数。《鲜切果蔬的气调包装》以其切实的可操作性而备受读者青睐。 该书共计15章,除第1章外,分为三个部分。第1章为概述;第一部分(包括第2~7章),气调包装:介绍气调包装的数学模型、气调包装下鲜切产品的微生物学、呼吸作用和褐化变色,气调包装下鲜切产品的相关感官品质和植物活性物质的变化以及主动气调包装等;第二部分(包括第8~12章),气调包装的材料和设备:包括高分子膜、微孔膜和Breatheway?膜的应用、设备的选择和规范以及设备的卫生设计等;第三部分(包括第13~15章),介绍最新的包装技术:包括纳米包装、活性成分包装和可持续包装等。 该书的3位主编是果蔬鲜切和包装行业的资深专家,同时联合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从事该领域的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共同撰写而成,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可读性强,适合园艺科学、食品工程等学科的广大师生参考和阅读,更是鲜切果蔬加工厂商和相关流通产业人员实用的技术资料,而面向果蔬鲜切工业的终端用户,也是作者编写此书的初衷。 ——马庆华 博士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摘自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外农业新书评介2011年第1期
现代果树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是世界果树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改善果实品质成为果树生产的重要问题。优质的果品生产迫切要求深入研究果实品质发育生理,并且根据果实自身发育的规律,研究开发有利于优质品质形成的调控技术,以获得外在性状优美与内在营养丰富的优质果品。这一领域的研究已日益受到我国果树学家的重视并且逐步形成理论,遗憾的是,国内相关领域的图书数量太少,尚不能满足业内学者的渴求。《果实品质育种》一书,既包括提高果实品质的理论和策略,又有更具针对性的各论,内容全面、丰富,该书的引进,将会有助于推动我国果品研究领域的发展。 该书共计16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章),概述:从果实品质的组成、生理代谢、果实发育与成熟等方面介绍了果实品质的生物学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2~7章),改善特定果实品质性状的策略:讲述了提高果实品质的具体策略,包括提高果实的风味和营养品质、延长货架期、低过敏原育种,以及产量控制和转基因方法等;第三部分(包括第8~16章),特定果实品质改进:具体介绍不同水果的品质改良方案,既包括苹果、樱桃、草莓、葡萄、甜瓜、橄榄和柑橘等常规水果,也包括西红柿、水果青椒等果菜两用类果实。 全书各章节分别由全世界相关领域的42位知名专家撰写而成(其中包括4名中国专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该书图文并茂、数据翔实,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针对性,可读性强,适合园艺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育种学家、遗传学家、广大师生和果品相关产业的从业者参考和阅读。 ——马庆华 博士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摘自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外农业新书评介2011年第1期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作物的影响是许多农学家和生态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但鲜有人关注CO2对杂草生存状况的影响。事实上,自有农业以来杂草一直是限制人类文明进步的障碍。杂草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非常广,它不仅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保证健康的药品,还是导致过敏反应的重要致敏原,此外它还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生物。鉴于目前的现状,作者作为杂草生物学和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整合了CO2浓度升高、气候变化和杂草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的信息,为读者奉献了《杂草生物学和气候变化》一书。 全书共计11章。第1章,回顾了杂草的历史及其影响;第2章,介绍CO2和全球变暖所带来的温室效应;第3章,分别从细胞、植株水平评价CO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对杂草的影响;第4章,从群体组成的角度评价CO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对杂草的影响;第5章,介绍气候变化和CO2浓度升高对种植业的影响;第6章,介绍自然生态系统中气候变化对入侵植物的影响;第7章,介绍杂草、CO2、气候和健康之间的关系;第8~9章,杂草的管理,重点阐述了杂草管理中是否要使用除草剂等相关管理方法;第10章,杂草带来的益处;第11章,气候变化时代的杂草。 本书特点非常鲜明:首先,将气候变化研究和杂草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及应用整合在一起;第二,重点阐述了一些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如杂草管理、生态系统保护以及粮食安全等;第三,对当今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CO2浓度升高对杂草和入侵植物的管理进行了展望。对杂草科学家、气候变化生物学家、生态学家以及作物科学家而言是一本极其宝贵的参考书。我国在“十一?五”末期启动了“气候变化”重大基础研究专项研究,旨在研究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要素以及病虫害、杂草等的影响。该书的出版对正在进行的基础研究专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非常值得该项目的参加人员阅读,同时也是对该领域有兴趣的读者了解气候变化对整个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参考文献。 ——毛新国 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摘自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外农业新书评介2011年第1期
除草剂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和更安全地使用除草剂,有必要了解除草剂如何在植物体内发挥作用,并掌握其环境特性。 《除草剂和植物生理学》(第二版)提供了现代除草剂对靶标植物综合的和最新的报道。本书全面地描述了杂草生物学、杂草和作物的竞争、杂草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杂草学知识。讲述了除草剂如何用于农业生产、除草剂的发现和发展、除草剂的吸收和代谢、除草剂的选择性机理等除草剂基础知识。本书采用植物生理生化分类的方法,系统地介绍了当前除草剂的作用部位和分子靶标,特别详细地报道了近年来光系统Ⅱ抑制剂、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微管抑制剂、纤维素抑制剂等靶标的最新研究进展。本书还介绍了抗草甘膦、草铵膦、溴苯腈、磺酰脲、2,4-D、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抑制剂等转基因作物,对转基因植物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近年来新除草剂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探讨了未来除草剂的发展。 本书共分为14章。第1章,杂草生物学;第2章,除草剂的发现和发展;第3章,除草剂的吸收和运转;第4章,除草剂的选择性和代谢;第5章,抑制光合作用的除草剂;第6章,色素合成抑制剂;第7章,植物激素类除草剂;第8章,类脂合成抑制剂;第9章,氨基酸合成抑制剂;第10章,细胞分裂干扰剂;第11章,纤维素合成抑制剂;第12章,除草剂的抗性;第13章,抗除草剂作物;第14章,除草剂发展的未来靶标。 本书每一章节的后面均附有参考文献,适合于从事植物生理、植物保护、植物生化、生物技术和农业科学的学生和科研人员阅读和参考。 ——曹坳程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摘自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外农业新书评介2011年第1期
食品对于确保人类的健康、幸福以及政治的稳定来讲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食品链条和网络的管理就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主要内容。然而对于较长的供应链来讲食品是难以操控的。本书就目前食品物流的现状作出了及时的讨论,并指出了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零售阶段可能发生的主要的信息和通讯技术问题。此外,本书还包括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研究,分析了食品物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全书共分为17章。第1章,序言:主要介绍了本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框架;第2章,食品、饮料生产以及信息和通讯技术的作用;第3章,农业食品链中的零售技术;第4章,城市环境中易腐食品有效存储和分配的基本原则;第5章,农业中从土地到餐桌的新型追溯技术;第6章,农产品有效运输和分配的远程信息处理;第7章,应用于农业食品供应链的射频识别溯源技术;第8章,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第9章,农业食品链中的可追溯性;第10章,欧洲食品与饮料产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以葡萄酒行业为例;第11章,信息通讯技术对微型企业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希腊为例;第12章,零售经营中的储存技术:语音采集案例;第13章,射频识别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可追溯性:案例研究;第14章,智能农业食品链及网络:日本的目前状况、未来趋势和真实个案;第15章,远程信息处理在易腐食品日常分配中的作用;第16章,射频识别技术在食品日常分配网络中的可行性;第17章,结论。 本书对于根据食品供应链和信息通讯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寻求必要的背景知识的学者和研究者来讲是不可多得的参考文献,并且对于食品工业中的管理者和生产者来讲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宋莉莉 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自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外农业新书评介2011年第1期
世界谷物产量的三分之一是缘于灌溉农业,然而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现有的或预期的淡水资源的短缺却威胁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前景。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利用经过处理的废水进行灌溉可以贡献相当数量的养分,而且利用废水进行灌溉可以更加有效地、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本书介绍了利用废水进行灌溉的相关知识,并分析了废水灌溉可能出现的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本书共有14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4章)主要介绍了废水再利用的技术、卫生、监管以及经济效益等内容:第1章,废水的来源及组成、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第2章,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卫生问题和废水在农业以及其他非饮用水中的利用;第3章,废水灌溉的指南和法则;第4章,废水灌溉的经济效益。第二部分(包括第5~14章)废水灌溉对土壤环境和农作物的影响:第5章,废水中的主要矿物质;第6章,废水中的有毒成分;第7章,废水灌溉土壤的重金属;第8章,废水的含盐量;第9章,废水的物理性质;第10章,废水对微观灌溉体系的污染;第11章,城市废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12章,废水灌溉对农药以及土壤中其他有机微污染物的影响;第13章,废水中的有机质和废水灌溉土壤的性能及影响;第14章,三维非均质可变饱和土壤中钠/钙混合盐的转运。 对农业、土壤、植物和环境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来说,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对污水处理和农田灌溉行业的工作者,包括工程师和公共卫生工作者来说,也可以从本书中找到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另外,教授生物学、环境科学的高校图书馆以及研究机构也应该对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进行收藏。 ——宋莉莉 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自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外农业新书评介2011年第1期
传统农业和新兴的生物燃料技术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其范围覆盖谷物纤维和动物排泄物。这些副产品都有成为制造生物燃料或生物沼气原料的潜能。《来自农业废弃物及副产品的生物燃料》是一本专门研究使用农业废弃物及副产品来生产生物燃料的专著,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使用农业副产品、农业残留物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等生产液体生物燃料;第二部分集中讨论厌氧消化食物和动物废弃物、微生物多样性和产生甲烷的微生物和分子的生物化学的各个方面。 全书共分为11章。第1章,概述;第2章,用生物质生产液态生物燃料的技术;第3章,用木质纤维生产丁醇;第4章,使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甲烷的具体技术;第5章,农业残留物转化成生物乙醇;第6章,使用生物柴油废弃物丙三醇生产的燃料;第7章,植物向生物燃料转化的基本原理;第8章,无水乙醇向生物燃料的转化;第9章,农业残留物转化为纤维素乙醇;第10章,生物原料通过水热化技术转化为原油;第11章,木质纤维素液化过程的脱毒。 本书详细地讨论了使用农业废弃物及副产品生产液态生物燃料、气态生物燃料的基本化工原理和详细的操作程序。另外,本书也对未来使用农业废弃物及副产品生产生物燃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对于研究能源、农业以及能源边缘学科的学者来说,是一本非常好的参考书。 ——宋莉莉 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自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外农业新书评介2011年第1期
1 19 20 21 22 23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