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ey
全球知名的学协会出版社
关注3人
粉丝40人
个人主页被浏览了1292576
出版社简介

Wiley1807年创建于美国,是一个具有超过200年历史的全球知名的出版机构,面向专业人士、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学生、终身学习者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服务。Wiley及旗下的子品牌出版了超过450位诺贝尔文学、经济、生物、医学、物理、化学、和平奖得主的作品。Wiley 公司总部在美国新泽西的霍勃根,在美国、欧洲、亚太区设有分部。

Wiley是全球知名的学协会出版社,与全球超过800家专业学协会进行合作,出版的图书品质高,广受学术界认可Wiley 是提供提高科研、教育和专业实践结果的内容解决方案全球供应商;我们的核心业务是出版科学、技术、医学和学术期刊,参考工具书、专著、数据库服务和广告;专业书籍、订阅产品、认证和培训服务和在线应用;教学资料和服务,包括为本科生、研究生和终身学习者提供集成的在线教学和学习资源。

在医学院校中,学术论文作为科学研究的成果,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在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时,还会面临许多困难:不但有语言方面的,还有思维方式和组织材料的方法等。因此,一本专门介绍研究论文写作的书籍很有必要。 本书作者为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两名专家,分别来自农业食品与酒类学院以及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虽然作者并不是来自医学院校,但是他们在书中所介绍的原理是学术论文中通用的原则,因此很有借鉴价值。 全书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本书的组织结构、研究论文的结构,以及审稿人评估论文的原则。第二部分为论文写作方法,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结果、方法、导论、讨论、标题、摘要,以及综述的写作技巧。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结果部分,作者特别强调了将数据转化为图表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图、表的设计方法,这也是论文写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优秀论文图表详实而又清晰,使读者一目了然,这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第三部分是发表论文的过程,包括投稿、回应编辑和审稿人,以及准备稿件的过程等。其中,如何回应编辑和审稿人的部分特别重要。因为很少有论文能一投就中且无需修改。面对编辑和审稿人的建议,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论文,书中的建议很有实用价值。 本书的第四部分是介绍如何提高写作和发表技巧,值得特别强调。书中介绍了文献俱乐部、论文写作小组等提高写作和发表水平的方法,还介绍如何提高专业英语写作技巧,如常见错误,建立常用句型的模板,适当借鉴同领域论文,如何避免常见的用词不当等。书中辟出专门的章节介绍基金标书的写作,包括如何避免标书写作的常见错误。 本书的一大特色是理论和实践结合。每个章节都有相对应的作业,需要对书中所附的范例论文、读者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论文及读者自己的论文草稿进行分析和提炼。在对上述论文仔细阅读、精心提炼的过程中,使读者能真正掌握书中所写的原则和方法,以提高读者论文写作水平。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实用而全面。不但介绍论文写作,而且对投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也有介绍,还特别介绍提高写作和发表技巧的方法。对论文写作、投稿、申请基金等科研的各个环节都有帮助。 本书适合所有有志于用英语发表学术论文的科研工作者阅读。
食源性病原体的危害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食品卫生控制中有重要的意义,一直受到消费者和政府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的重视。为了使读者对食源性病原体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影响有全面的了解,第二版《食源性病原体指南》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其中原有的6个章节进行更新并新增6个章节。 本书共28章。第1章,食源性疾病的全球化与流行病学;第2章,金黄色葡萄球菌;第3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第4章,蜡样芽胞杆菌;第5章,产气荚膜梭菌;第6章,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第7章,沙门氏菌;第8章,志贺氏杆菌;第9章,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第10章,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第11章,弯曲杆菌;第12章,弓形杆菌与螺杆菌;第13章,布鲁氏菌;第14章,大肠杆菌;第15章,阪崎肠杆菌;第16章,黄曲霉毒素和黄曲霉;第17章,镰胞菌和产毒镰胞菌伏马毒素;第18章,其它霉菌和真菌毒素;第19章,食源性原生动物;第20章,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和亚洲牛带绦虫;第21章,其它食源性寄生虫;第22章,其它食源性病毒;第23章,海产品毒素;第24章,朊病毒病;第26章,微生物最新检测技术;第26章,病原体的应激适应性、生存与复原;第27章,微生物菌膜和食品安全;第28章,噬菌体的生物控制。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食品中食源性病原体的最新研究现状,对微生物运动模式、传播机理和快速检测方法等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报道,是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和学生很好的参考资料。
食品往往具有复杂的结构。食品结构或者微观结构决定食物的风味、质地、口感、营养成分消化吸收及生物活性,同时影响消费者的食欲和饱足感。由于现代社会对健康的高度关注,包括对肥胖的控制,食品配方设计在关注减少脂肪的使用及摄入的同时还需要关注产品的风味和适口性。因此,在现代食品配方设计过程中,对食品原材料化学,食品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食品咀嚼过程中的变化,食品消化吸收过程,食品配方对食品的风味、适口性、饱足感的影响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主要从上述几方面详细阐述了食品配方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及最新的研究成果,为设计营养健康可口的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本书共分13章。第1章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总体介绍;其余章节从三部分阐述如何进行合理的食品配方设计。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食品原材料对食品结构、感官、风味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及如何合理利用原材料设计所需的食品,包括第2~5章。其中,第2章,未来以蛋白质为基础的健康食品的配方设计;第3章,利用天然结构的原材料进行食品配方设计;第4章,基于凝胶的食品结构的设计;第5章,食品乳状液配方工程。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如何合理平衡食品的营养健康价值、便捷性、环保性与消费者的感官接受度的关系,包括第6~11章。其中,第6章,吃食品过程中的物理学,主要涉及到食品的咀嚼过程;第7章,针对食品风味及质地的结构设计;第8章,减少食品中的盐分;第9章,基于口感及风味释放的食品结构的设计;第10章,胶体状态及其与脂质消化的关系;第11章,水状胶质配方设计及对胃肠道的影响。第三部分集中于消费者对食品的接受度,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食物的设计对消费者喜好、接受度、食欲及饱足感的影响,包括第12~13章。其中,第12章,针对消费者的可接受度进行食品配方设计;第13章,通过配方设计来改变饮食习惯。 本书适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安全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阅读,同时对食品企业中产品配方设计工程师的实际工作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1 13 14 15 16 17 18 23 跳转到